得了面瘫,要如何改“斜”归“正”?
1.带您认识面瘫
面瘫的主要临床变现为患侧面部肌肉板滞、麻木、松弛,前额皱纹消失,眼裂扩大、鼻唇沟平坦、口角下垂,或伴流泪或流涎,露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,病侧不能做皱眉、蹙睫、闭目、鼓气及噘嘴等动作,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,部分患者患侧耳后、耳下及面部疼痛,舌前2/3味觉减退或消失,或伴有听觉过敏等。面瘫临床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,两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有所不同。
中枢性面瘫:主要表现为颜面上部肌肉并不瘫痪,闭眼、扬眉、皱眉均正常,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,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、麻木,病侧鼻唇沟变浅、口角下垂、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患侧。
周围性面瘫:主要表现为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,眼睑不能充分闭合,口角下垂,抬眉受限,额纹变浅或消失,眉毛较健侧低,睑裂变大,眼泪时有外溢,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,口呈斜卵圆形,说话发音不清楚,吃饭挟食等。
2.面瘫的发病因素有哪些
面瘫确切的病因未明,可能与面部受凉(凉风刺激如开窗睡觉、空调入睡、开车迎风等)有关,免疫力低下(熬夜或劳累、喝酒、肝气郁结、情绪低落等)、病毒感染(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)、耳源性疾病(如中耳炎等)或创伤性因素(如外伤、肿瘤、医源性创伤等)也可导致面瘫的发生。
中医认为人体的阳经聚集于头面部,对于寒邪较为敏感,当人们工作压力大、身体过于劳累、休息不充分时则会造成人体正气不足,季节交替之时,温差变化较大,风寒之邪趁虚而入,侵袭面部经络,影响气血正常运行,进而导致面瘫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