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常见的头面痛 —— 三叉神经痛
提到头面痛,很多人会想到偏头痛,但对中老年人而言,还有一种痛更为 “折磨人”—— 它发作时如电击、似刀割,哪怕轻轻触碰面部都可能引发剧痛,这就是被称为 “天下第一痛” 的三叉神经痛,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头面痛类型之一,40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,女性略多于男性。
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极为鲜明,让人一发作就难以忘怀。它多集中在单侧面部,主要影响三叉神经分布的三个区域:上颌支(涵盖鼻翼、面颊、上唇)、下颌支(包括下唇、下巴、牙龈),少数累及眼支(额头、眼眶)。疼痛发作毫无预兆,往往 “突发突止”—— 前一秒还正常说话、吃饭,下一秒就可能被剧烈疼痛席卷,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分钟不等,发作间隙又与常人无异。更让人困扰的是,它存在 “扳机点”:嘴角、鼻翼、脸颊等部位只要轻轻触碰,比如刷牙、洗脸、咀嚼、甚至风吹过,都可能触发疼痛,导致很多患者不敢正常洗脸、吃饭,长期下来甚至影响面部卫生与营养摄入。
目前,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,其中原发性占比更高,主要与颅内血管压迫相关。随着年龄增长,颅内血管可能出现硬化、移位,逐渐压迫到三叉神经根部,导致神经异常放电,进而引发剧烈疼痛。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则由其他疾病引起,比如颅内肿瘤(如听神经瘤)、炎症、脑血管畸形等,这些病变会直接损伤三叉神经,诱发疼痛。
面对三叉神经痛,及时治疗是缓解痛苦的关键。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,其中卡马西平是常用药物,能有效抑制神经异常放电,减轻疼痛,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避免出现头晕、皮疹等不良反应;若无法耐受卡马西平,也可选用奥卡西平、加巴喷丁等替代药物。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明显,还可考虑手术治疗,比如微血管减压术,通过手术解除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,从根源上缓解疼痛;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,也可选择微创介入治疗,如射频热凝术,创伤小、恢复快。
在日常生活中,患者还需注意避开 “扳机点”,比如用温水轻柔洗脸,避免用力揉搓;吃饭时细嚼慢咽,选择软烂食物;同时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过度紧张焦虑,减少疼痛发作的诱因。虽然三叉神经痛剧烈难忍,但只要科学治疗、合理护理,就能有效控制病情,恢复正常生活。